找到相关内容750篇,用时6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揭秘重元寺鲜为人知的古往今来

    庄严的独特风貌。  重元寺揭秘:范仲淹、苏轼为何与之结缘?  苏州重元寺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文人士大夫的足迹。他们将国家忧患意识和个人情操融于一体,将重元寺的文化内涵推向了一个新阶段。  宋初,重元寺名...

    胡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23870131.html
  • 真正信佛之信条

    人为教师,不依于不奉行佛法者。  第四、以佛法利人的人为菩萨,不以菩萨名号滥称天仙神鬼。  第五、看佛菩萨如同父母,要孝敬他。  第六、看佛经上的教训,如同军令,要服从他。  第七、有疑难忧患事,但于佛...

    范古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271345.html
  • 法云法师:《希望如花》序

      友人问:“那情是三毛亦或琼瑶之情?”   “哈哈,大梦谁先觉,平生我自知。倘若生命不曾经历忧患、悲苦,何能感恩珍惜?体会那万缕千丝,大爱深情,乃佛菩萨对...

    法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2374523.html
  • 佛祖说苦 佛祖说乐

    时候;财富珠宝车马,是居家过活的本分;妻妾美色,是爱憎的根源。爱憎使人生忧,贪欲使人生畏,如果没有贪欲,人就无忧无畏。世间凡人行事,凭兴致而做事,招惹忧患,有时会危及自身祸灭九族,所以有无尽的忧畏,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1775315.html
  • 一个人最美丽的是他的生命力

    还在,一切希望就会在。有生,必有死,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,就是一种生命力。“石在,火种不灭”。生命力在,佛性在,人就得救了。人,不是无助的,生命力让人有助,让人自助。自助,人才助;自助,人助,天必助。 ...

    觉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00081549.html
  • 李嘉诚:布施越多 财富越大

    华人首富李嘉诚是虔诚佛弟子  我们发现在这个世界,谁布施的越多,谁的财富越广大!谁捐献了自己大部分的财富,便得到了全世界大部分的财富。比尔盖恣捐献了90%的财富,巴菲特捐献了92%的财富,李嘉诚捐献了70%的财富。这些正说明了布施得财富得真实因果,世界顶级的首富比尔盖恣,巴菲特,李嘉诚等等他们的现身说法,难道还不触动您慈悲的心嘛?  李嘉诚先生少年经历忧患,12岁便辍学到社会谋生,...

    佚名

    |明星|佛缘|众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0/01/12482897206.html
  • 《红楼梦》评论

      第一章 人生及美术之概观   《老子》曰:“人之大患在我有身”。《庄子》曰:“大块载我以形,劳我以生。”忧患与劳苦之与生相对峙也久矣。夫生者人人之所欲,忧患与劳苦者,人人之所恶也。然则讵不人人欲其所恶而恶其所欲欤?将其所恶者固不能不欲,而其所欲者终非可欲之物欤?人有生矣,则思所以奉其生。饥而欲食,渴而欲饮,寒而欲衣,露处而欲宫室,此皆所以维持...

    王国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3939474.html
  • 《坛经》中生存经验的哲学解读

    不  幸,父又早亡,老母孤遗,移来南海,艰辛贫乏,于市卖柴。[2]  据说,其父病故时,慧能只有三岁。这么小小年纪,就连遭天灾人祸,被迫生存于危机与忧患之中。慧能正是在这样一种与危机和忧患的应对之中,长大成人。或者说,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危机和忧患,使得慧能这样一个打柴者能够锻炼成长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,一代佛门宗师,一个伟大的人。  德国的现象学哲学,从E.胡塞尔这个创始人起,就是讲危机与忧患的,E....

    郑 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4760269.html
  • 佛法与孔子之道〔太虚〕[校对版]

    ldquo;仁者不忧,智者不惑,勇者不惧”;必如何而可得之?必成永久完全快乐调和之地位乃可得之。迷梦打不破,即不能不常在忧患、疑惑、恐惧之中。文王演易,孔子作春秋,即成功于此之心境中。吾人欲超脱忧患、疑感、恐惧而达仁智勇之境,必须以佛法为依归,而念念趋向无上真觉;然后遇不测之危难,成人生不能终免之病死,得从容暇逸,处之裕如,不至彷徨无着矣。此即非佛法不能为孔家精神谋得一最高之寄托,使之发达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孔子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132451428.html
  • 佛法与孔子之道

    ldquo;仁者不忧,智者不惑,勇者不惧”;必如何而可得之?必成永久完全快乐调和之地位乃可得之。迷梦打不破,即不能不常在忧患、疑惑、恐惧之中。文王演易,孔子作春秋,即成功于此之心境中。吾人欲超脱忧患、疑感、恐惧而达仁智勇之境,必须以佛法为依归,而念念趋向无上真觉;然后遇不测之危难,成人生不能终免之病死,得从容暇逸,处之裕如,不至彷徨无着矣。此即非佛法不能为孔家精神谋得一最高之寄托,使之发达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2440204.html